乒乓球硬度是什么指什么?

蒙泓境蒙泓境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一下我个人的理解,可能不是很专业 硬球,软球,中性球(这里只讨论胶皮,海绵不算),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以海棉为例,把海棉切割成无数小块,然后压合起来,当压合的密度的越小时,球的软硬程度就越软;反之则硬。当然,不可能有刚好软或者刚好硬的切法能让海绵完全平衡,所以必然存在一个最佳密度,使球达到最软的临界状态和最优的弹性性能(这是从手感方面理解的)。

同样道理,把胶皮切割成无数小片,然后把它们重新压合成球,当压合的密度越大时,球就越硬;反之则越软。同样存在一个让胶皮处于最软临界状态且均衡的最佳密度(这里的最佳密度不同于刚才提到的最佳密度,它是另一个数值)。 我可以这样简单定义不同球的软硬程度: 软——非常软的球,适合喜欢控球、打旋转球、近台快攻打法的球友使用 中度软——适合喜欢控制类型的选手使用,如削球手 大软——比中度软略硬,适合有一定基本功的业余选手使用 小硬——比大软略软,适合大多数非专业爱好者使用 很硬——适合力气比较大的专业人士使用 以上仅根据个人理解进行通俗解读,不够专业,仅供参考!

宋宸毅宋宸毅优质答主

硬度是衡量球的软硬程度,可通过测定球受压后产生变形的大小来表示。变形大,硬度小;变形小,硬度就大。在乒乓球的发展史上,球的硬度一直不断变化,从20世纪50年代初出现乒乓球运动到60年代末期均为低板球,50年代初的球较软,从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低板球的硬度趋向标准化,球的规格为直径38毫米,重2.45克至2.55克,落差95毫米高为12。5cm。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硬板球逐步取代低板球,当时两种球并存,出现了乒乓球运动历史上惟一的横板胶皮拍,使用低板球的一面上胶皮,另一面是胶皮加硬板。70到80年代初,硬板球的硬度趋向标准化,硬板球采用的38毫米球,落差在15厘米以上。因此,乒乓球运动进入生胶时代。到了80年代中期,随着乒乓球运动的不断发展,落差超过18厘米的特别硬球(大高球)开始在国际赛场上使用,以刘国梁、孔令辉为代表的生胶选手已退出历史舞台。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运动员击球技术的不断改革和器材的发展,球的硬度趋于更加规范化和统一化,国际乒联对硬球(38毫米)的落差明确规定不得低于22厘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