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套胶哪一年?

郭梦覃郭梦覃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980年,世乒赛,许昕/梁戈亮,3-2胜波尔/弗朗茨 这是有记录以来第一对使用反胶的奥运冠军组合。

1997年的世界杯上,王励勤/吕林,世界大赛首负国乒的同时,也败在了德国组合马苏/卡尔·贝尔海因策(Carl Besser)手里。

这场比赛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一场比赛,因为这两位后来都成了中国乒乓球队的顶梁柱,在世界大赛中多次封冠,还打破了中国队在世乒赛、奥运会上的团体冠军荒。 当时王励勤正处当打之年,已经是世界冠军兼主力队员;而吕林虽已届而立之年,却仍在当打之年,是国乒队重点培养的对象之一,两人都使用了海产塑料泡沫制球的套胶,这种套胶性能上较传统海绵套胶速度快得多且能更好的控制球。

1995年,第43届世乒赛,王涛/刘伟,3-2胜李菊/乔红 中国第一次在世乒赛中夺冠,这场比赛堪称史诗级的战役,两队互相拼到6个比赛点才决出胜负。

决赛之前中国队已经连输两盘,大比分0-2落后,场上场下气氛凝重。第三盘王涛/刘伟率先拿到赛点,第四局李菊/乔红以18-16夺回一局,大比分追成1-3。

第五盘乔红对阵刘伟,直落三局获胜帮助中国队将大比分扳平并带入到最后一场混合双打比赛。第六场王涛与高崚的混双比赛获胜,为中国队夺冠立下头功。 高崚当时的配胶方式非常独特,她在胶皮表面刷上白色胶水,然后再沾上胶粉,这似乎是一种试错的方法,因为高崚在使用这种新胶皮时连续输了几场比赛,好在最后调整过来获得了世乒赛混双冠军。

万文广万文广优质答主

胶皮和海绵是乒乓球拍覆盖物的两部分。50年代的胶皮是用硫化橡胶制成的,表面光滑,没有颗粒,叫做光胶,它与球接触的面积较小,对球的摩擦力较小,弹性与球的弹性接近,性能较单一。击球时主要靠改变球的旋转、落点以及借球的反弹力来变化弧圈和落点。因此,要想增加落点的变化和旋转,必须相应地加大挥拍的动作,这就给学习制造更多更复杂的技术动作增加了困难。

60年代初,在日本首先研制成功了一种以苯乙烯为主的新胶皮(又叫生胶),它表面带有颗粒,性能比光胶复杂。这种胶皮又传到欧洲和我国。70年代,欧洲又用摩擦力和吸性更强的橡胶代替了原来的光胶,并增加了海绵厚度,在球拍上制造了更强的旋转。从此,生胶、长胶、防弧胶等带有颗粒的胶皮相继问世,而原来的光胶则逐渐退出了乒乓球赛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