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穷人怎么足球?
贫穷是巴西足球的底色,也是世界足球的底色之一。 穷人们因为足球而改变人生轨迹的故事很多,但很少能够改变命运。这些穷孩子踢球的经历被拍成一个个短篇、微电影甚至纪录片之后,总是能赢得全世界的掌声和眼泪——这本身就说明了一个残酷的真相: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穷”这个字永远都与足球无缘。 这个事实也体现在巴西世界杯上的数据当中。
据统计,本届参加世界杯32支球队中来自相对富裕国家球员的平均周薪为8.2万欧元(约合人民币59万元);而在最贫困国家参加的601名球员平均周薪仅为470美元(约合3000元人民币),其中,只有五分之一的人每周可以拿到至少100美元的薪水[1]。 这意味着,即便是在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参加世界杯,他们的收入也比不上那些非洲、南美和中东地区的赤贫国家的球员们的一半!而这仅仅是世界杯比赛的入场券,还没有算上比赛奖金以及俱乐部合同中的薪资等其它待遇。 如果再考虑到这些贫穷国家球员们的训练条件和器材水平的话…… 其实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巴西足球的黄金一代开始崭露头角时,他们中就有不少人出身贫寒。像当时效力于巴甲联赛克鲁塞罗队的加林霍就是靠着每天打两份工来维持生活:他早上在面包店工作,晚上就到一家小旅馆里做清扫工,周末还要去工地打工……
虽然加林霍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职业球员,并入选了国家队,参加了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的比赛,但他还是只能住在巴西圣保罗市一个简陋的贫民区里,靠捡垃圾卖钱来补贴家用。他的队友马科斯就回忆过一件事:有一次他们队去外地比赛,住酒店的时候发现房费竟然达到了两千巴西雷亚尔(相当于现在的三万八千多人民币)一天,而当时的马科斯一周的工资还不到一千雷亚尔,这让他震惊得说不出话来——“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跟妻子和孩子解释。” 不过就算如此,对于加林霍和马科斯来说,这样的条件已经相当不错了,因为他们比很多同龄人要好得多。要知道,除了极少数运气特别好的家伙之外,大多数贫穷的孩子是没有机会接触到专业的足球训练的——因为在他们那个阶层看来,读书和踢球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事实上,即便是踢出来了也很难改变命运。 就拿目前效力于北京国安的外籍中锋比埃拉说吧:他是委内瑞拉国脚,身价超过千万欧元,而且今年才25岁…… 但是你知道吗?在他成名之前,比埃拉曾经一度穷苦到需要靠给当地农民割草来换取食宿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