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协新出什么规定?
陈戌源主席提出,中国足球必须“归零”!这个“零”不是指成绩,而是指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文化传统和工作作风等一切陈旧的东西都必须彻底“归零”。 中国男足近期连败叙利亚和菲律宾,世预赛40强赛的形势不容乐观。对于国足的糟糕表现,球迷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之情。就在这时,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对当前的中国足球进行了深度剖析。
他说:“我们目前所拥有的球员在身体素质、技战术水平以及意志力方面与亚洲一流球队存在明显差距。中国足球的发展历程表明,我们总是在外力的压力下被迫改变,而非主动求变。而这种被动型的改革难以收到应有的成效 。中国足球要想真正跻身亚洲一流行列,就必须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进行系统性、战略性的改革。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企业、社会和媒体充分参与进来,凝聚起广泛的社会资源,形成发展足球的共同愿景。”
为贯彻落实《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精神,加强和规范各级职业俱乐部的管理,引导俱乐部健全财务制度,严格财务约束,健康发展,维护中国职业足球的稳定,促进中国足球的健康持续发展,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2018年职业俱乐部财务约定指标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的主要指标和依据如下:
一、2018年内各俱乐部的薪资总额占总支出的比例应控制在60%以下。
根据2015-2016赛季三级职业联赛俱乐部财务指标的国际对比研究显示,中超联赛的薪资成本为71.1%,较国际水平高出41.3%;薪资成本(支出)与一线球员数量比为1183万元,是J联赛的3.5倍,英超的2倍,西甲、德甲和法甲的1.5倍,处于被严重抑制和扭曲的状态。因此,将“球员薪资”作为成本控制的第一指标,将薪资总额占总支出的比例降至60%以下,有利于促进职业俱乐部健康、理性发展。
二、2018年内各俱乐部的总负债应比2017年减低,而且不得产生新增其他应付款项的负债。
对职业俱乐部来讲,“负债”指标是反映俱乐部资产状况和经营能力的指标,是确保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限制各俱乐部的总负债和“其他应付款”科目负债,有利于促进俱乐部做好财务的统筹和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和经营能力,防范财务风险,促进俱乐部的健康发展。
三、2018年内所有国内、国际的球员转会净支出,应当控制在2017年11月20日公布的引援调节费线内。具体标准为:中超俱乐部为4500万元/人,分别低于德甲、法甲、J联赛的881万欧元/人、758万欧元/人、608万英镑/人;中甲俱乐部为2000万元/人,分别低于德乙、比甲、瑞超的259万欧元/人、200万欧元/人、211万美元/人;中乙俱乐部为500万元/人。以上指标是遏制各职业俱乐部高额投入、盲目追求短期成绩的“降温剂”和“稳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