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足球怎么读?
“蹴鞠”一词最早出现于《史记·苏秦列传》中的记载,原文如下: “临淄甚富而实,民无不衣丝帛,闾巷少年,血气方刚, 摩拳擦掌,好意气之游,是故荆轲刺秦王,白虹贯日,太子丹惧不可忍; 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秦王持剑断其左股.荆轲自知事不就,引匕首以刺秦王, 秦王闻其弹,侧与群臣笑曰:‘燕国之士可谓勇矣’。”
西汉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史记》,该书对后世影响深远,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名著之一。其中《苏秦列传》中就有关于蹴踘的详细记载: “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子惠,而习之于鬼谷先生。
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窃皆笑之。 苏秦自叹:“何苏秦今日之不如人,而昔时之高义也夫!”乃夜发书中之奏始皇者三,得百廿七篇。得燕师四万人,车二千乘,将而攻秦。 于是秦戒河北,以为备。 苏秦说秦王(孝文王)令出兵击赵。
秦王不说,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得高飞。” 谓苏秦曰:“寡人不得与之战。”因赐黄金五百斤,白璧一双,貂皮十袭,车马十驾,遣之归也。”
这段文字基本完整地记录、保存了战国时期人们在街头踢球的情景及方式,包括所用球具等细节都一一有所描述,足见当时该项运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文中用词为“蹴踘”,可见此时的蹴踘已发展成熟并有了明确的名称,而非仅仅是一个动作或一种运动的统称了。
到了东汉末年,出现了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汉乐府,该诗集由汉文帝时设立专管音乐的官署——乐府机关搜集整理。《汉书·艺文志》云:“汉武设乐府,采诗夜诵.……凡三百五篇, 又歌秦氏三章, 亦属乐府。”
其中的《满酌行》一诗就是有关蹴鞠的著名诗篇: 汉帝重此酒,难获尽诚言。 明诏下天下,郡国皆置酒。 盘案相填充,雍容竟夕欢。 太尉清公道,国戚厚钱金。 群公唱高歌,声气何殷繁。 主人起行觞,坐者有馀恋。 主人送客来,各各还家门。 当此时少休,更来满酌杯。 明日复聚会,可以尽醇欢。
这首诗大约成书于公元21年之前,从内容来看似乎是在描写一场盛大的宴会上的场景,期间有歌舞助兴,觥筹交错,更有主人频频劝酒,席间气氛极为融洽热闹。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几句提到了蹴鞠。 从“当此时少休,更来满酌杯”“明日复聚会,可以尽醇欢”来看,诗人描写的这场聚会显然是连续举办的,并且每届的持续时间并不长——“当此时少休息一下而已”——由此可见当时的蹴鞠比赛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同时还有了一定的赛制规定——隔一天再举办下一届。
由此我们可推测当时的蹴鞠应该已经有了专门的场地和规则,并且是一项较为普及的运动项目了,这比现在许多专家学者认为的汉代蹴鞠起源于军队的说法更加可靠可信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