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体制有什么特点?
作为一个长期致力于中国体育制度研究的人,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解读这个主题: 1. 中国体育是政府主导型,而非市场导向型 在很多体育发达国家,比如北欧五国,美国甚至日本,体育都是市场导向型的。也就是说,这些国家体育的发展模式是与市场经济紧密相连的。其基本特征就是社会动员度高,群众参与程度大,但是竞技体育所付出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较高。而在中国则不同,尽管这些年不断在强调市场的改革,但是整个体育仍然是以政府为主导。无论是奥运会还是世俱杯,都充分显示出中国政府不惜代价办好赛事的决心和实力。因此虽然中国体育也面临着“金牌恐惧”的困境,虽然也有群众基础好的项目却没钱好好发展的困扰,虽然也经常抱怨投入不足带来的烦恼,但是相比那些体育发达国家,中国体育能够拥有大量的公共财政支持已经算是很幸福了。毕竟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还不富裕。所以与其说中国体育面临的是发展困扰还不如说是发展矛盾更为恰当。
2. 中国体育是在既无先例又无模板的情况下摸索前行 前面说到中国体育是政府主导型的,那么问题是中国体育为什么要走这样一条道路?为什么不是市场导向型而是政府主导型?这背后既无先例也无模板可循。因为无论从国际上还是历史上都不曾出现过一个像中国这样大规模聚集人口参与体育,也不曾有哪个国家在一开始体育建设的时候就举全国之力专注办成一件大事(奥运金牌)。这就是中国体育的特色,也是魅力之所在。当然,弊端也很明显,就是缺乏创新,过于依赖行政力量的推动。
3. 中国体育是在与奥运接轨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身 现代奥运会发轫于工业革命之后的欧洲,它所倡导的身体力行的奥运精神与当时欧洲崛起的大国竞争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一战二战直至冷战,虽然奥运会有停办有延期但是总体上是按部就班按照年份举办。直到今天,奥运仍然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奥运会的成员国,我国体育无论是在竞技体育层面还是大众体育层面都在朝着奥运的标准努力。这也是中国特色体育制度的一大亮点。虽然这个过程充满纠结和痛苦,我们一边抱怨着奥运带来的负担和压力,一边又在为了奥运而努力拼搏。